第三階段 - 維持(8 - 12周)
在育成期(4 ~ 8周),管理的重點是達到科寶推薦的體重標準和均勻度指標。從8周到12周繼續關注于體重和均勻度,但也要保持骨架發育均勻。
育成期的周料量增加幅度,母雞每周增加1 ~ 3克。如果雞群的體重高于或低于曲線,請管理體重讓其回到標準。
動物福利提示
為了優化飼料消化、種雞健康和減少過食風險,可以開燈有助于雞群在“喂料日”前15至30分鐘內飲水。這段時間還可以讓飼養員巡視雞群,撿死雞,評估需要淘汰雞只,并檢查舍內環境和設備運作是否正常。然后,關燈,在黑暗中快速布料,再開燈喂料,有助于優化雞群均勻分布和飼料平均分配,飼養員能夠在布料發生之前解決設備問題。
無論采用何種限飼方法,在整個育成期間都應評估周增重、體況和均勻度,以優化種雞群的福利。
第4階段 - 控制生長(12至16周)
在這一階段,重點從體重轉移到胸型評分。到12周時,它的骨架基本上已經完成了90%,開始長肉。此時,雞群的胸型評分應該從2分增加到3分。此外,隨著雞只繼續生長,料位和水線的管理要求增加。在生長的各個階段,提供正確的料位和飲水空間是至關重要的。
表格(下)顯示了12至22周齡不同周齡母雞胸型標準。在12周齡,青春期開始,母雞隨周齡增加需要達到胸型評分的目標。該表僅供參考,但說明了定期胸型評估的重要性,在12周齡開始胸型評估確保胸肌發育。
胸型評分與周體重相結合。從表中可以看出,在12周齡時,大多數母性的胸型分值為2。分數為2的雞的比例在整個雞群中不斷下降,理想情況下,在加光時應該為零。
在12到16周之間達到早期的胸型目標并促進恥骨或腹部脂肪沉積,為加光作準備。如果不能達到這些目標,以后的胸型、體況、雞群均勻度都將很難糾正。
在12周時,料量管理決定權應逐漸轉向胸型評分而不再是周體重。
讓所有飼養員工都能關注胸型分數和雞發育有助于對加料,加光及轉群做出正確決定。
20周時體況或均勻度都已定型,沒有糾錯緩沖時間。
適時加光和母雞體重一樣重要—此時母雞必須有足夠的脂肪儲備。雞群在16到20周齡之間很容易發育胸型。然而,脂肪沉積并沒有從16周開始;17周齡時,雞只開始沉積腹部脂肪。
第5階段 - 快速生長(16 - 20周)
在這個階段,體重需要持續增加。體重的增加將使母雞得到所需的胸型和性成熟同步,從而能發揮生產潛能,并保持高峰后產蛋持續性。
雖然增重很重要,但這個時期是種雞的胸型分數更重要。快速生長階段的目標是確保胸型的發育和脂肪儲備,以維持母雞高產所需。
體脂在加光之前達到
良好的性成熟同步性。
產蛋峰值高和持久性好。
在生產周期早期產生更多可孵化率的蛋。
苗雞質量好和活力強。
開產到產蛋高峰的死亡率較低。
體脂在加光之前達到
使用推薦的標準需要母雞體重從16周(112天)到20周(140天) 增加36%。為了達到36%的增重,在正常情況下飼料必須至少增加42%(或比增重高出6%)。在此期間不要按體重給料或使用固定的加料方法。
16周后,所有的母雞應逐漸朝著胸型# 3發育、在21周之間應該是#3和#4(見上表)。
在某些情況下,母雞體況延遲,(胸型評分和脂肪沉積)38 - 40%的體重增加是必要的。
骨架的均勻度,胸型的均勻度,恥部脂肪沉積和體重均勻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性成熟的均勻度、產蛋高峰及持久性。
錯誤的胸型和脂肪沉積
20周齡時胸型為2的雞群通常不會有恥部脂肪或靜脈脂肪沉積。基礎維持和生長優先。因此,20周齡胸型為2的雞性成熟會滯后。雖然這些雞可能會性成熟,但它們往往生產性能不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