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產出雛雞,必須對種蛋孵化期間的溫度、濕度和通風進行調節。盡管如此,我們還是很難掌控蛋殼表面后的情況。下面的關鍵測量法可幫助您識別環境是否良好,確保雛雞出雛后健康、茁壯地生長。
胚胎溫度的一致性
胚胎溫度可通過耳溫儀繞蛋殼掃描一周,計算出來。種蛋放置于出雛盤時, 用紅外溫度計測試孵化15、16天的受精蛋。胚胎溫度與孵化率有著直接的關聯,過冷或過熱都能影響到出雛時間和雛雞的身體健康。
孵化窗
孵化窗為雛雞出孵過程的時間跨度,大約為30個小時。理想情況下,雛雞被挑揀出來之前23小時(離開出雛器),不應該有超過25%的雛雞出殼; 孵化結束前12小時, 出殼的雛雞應該達到70-80%。檢查雛雞出殼前的溫度,殼內溫度應為104°F。
如果種蛋出雛過早,雛雞容易出現一些狀況,如過熱或脫水。雛雞過熱或者脫水,可能增加7日齡和14日齡雛雞的死亡率,進而影響肉雞的整體表現。而雛雞孵化過晚,可造成孵化率差、雛雞質量問題,加大活胚未孵化蛋的幾率。影響孵化的因素包括:
1. 種蛋入孵前預熱時間過長
2. 溫度、濕度和通風不正確
3. 孵化器和出雛器內有熱點
4. 季節性溫度變化
5. 出雛器內受精蛋過多
6. 巷道機的入孵方式不正確
7. 種蛋存放時間和溫度
蛋殼上的胎糞殘渣是否過多是一個非常好的風向標,我們可據此判斷雛雞是過早出雛還是待在出雛盤的時間過長。雛雞是否待在出雛器時間過長,會決定雛雞死淘率的高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