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育成期的前四周,必須記住以下五個要點,從而獲得一個良好的雛雞育成開端。
1. 為雛雞的到場準備雞舍
● 將地板和墊料加熱到 30 ℃,保證雛雞的足部保持溫暖并感到舒適。根據當時不同的環境相對濕度,雞舍室溫需要介于 31 ℃至 35 ℃之間。
● 每天添加幾次飼料,以大限度地增加采食量。
● 在初幾天內,把父母代雛雞放在地面的墊紙上,使它們容易獲取水和飼料。
● 將紙的兩邊向上卷曲,使雛雞留在這片區域內。
● 每周稱量一定數量的雛雞,以便追蹤公雞和母雞是否達到目標體重以獲得良好的發育。前四周占總骨架發育的 50%到 55%。
3. 檢查維生素是否平衡、鈣化是否正確以及腿部質量
● 破碎料在增重方面有明顯的優勢。飼料消耗在周非常低,而且飼料需要包含雛雞發育所需的所有營養。如果鈣化不佳,則檢查雛雞的腿部在 7 - 8 天左右時是否柔軟或柔韌。
4. 評價均勻度和分級
● 如果在育成期結束時出現嚴重的骨架均勻度問題,則生產人員應在雛雞處于 7 至10 日齡時開始按重量分群,將雛雞分成三或四組(重、中、輕和超輕)。
● 在 4 到 8 周齡時應使不同的體重組趨近一致,以達到 75%或更高的雞群均勻度。
5. 觀察水攝入和乳頭飲水器管理
● 水攝入量與飼料攝入量密切相關,因此雛雞在到場后需要迅速找到水。
● 使用輔助飲水器或水線乳頭末端能掛住一個水滴。
● 監測飲水器線以下或周圍的墊料狀況,以評估水流量。墊料太干意味著雛雞沒有合適的水流量(壓力),而墊料太濕意味著水壓太高并且有水溢出。
● 在確保乳頭飲水器高度與雛雞的眼睛高度齊平,然后每天增加乳頭飲水器高度。雛雞需要抬頭 45 度就能接觸乳頭飲水器。